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石桥铺殡仪服务是专业承办丧葬事宜的机构。殡仪馆下设殡葬咨询室、殡葬业务接洽处和火化车间(火葬场)等部门。殡仪馆为丧家提供接运尸体、提供悼念活动会场、火化、骨灰寄存等多项服务

24小时服务热线:023-68622148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①:023-68622148

联系电话②:023-68608149

联系地址:重庆市石小路150号

殡葬百科

您的当前位置:首 页 >> 殡葬百科

石桥铺殡仪馆 改变传统送葬模式殡葬司仪变身葬礼策划师

发布日期:2020-11-05浏览次数:1073

石桥铺殡仪馆 改变传统送葬模式殡葬司仪变身葬礼策划师  

人生谢幕的方式很多种,他们却希望活着的人可以通过一场具有深刻情感的葬礼,永远将故人放在心底。


  一名“80后”是这样设计她的葬礼的:我要在葬礼上放《my way》(一首欧美著名英文流行曲),还有,如果送花的话,就送玫瑰吧。然后每个人讲一个和我在一起的有趣的小故事。不提供纸巾,所以最好别哭。聚餐的话你们就自己安排吧……


  随着文化层次的提高及社会对文明祭扫的大力倡导,市民对葬礼也产生了不同层次的理解与需求。走访中,记者发现,文化层次比较高的家庭,希望已故亲人的葬礼能够办得既走心又具有个性。他们不希望用悲伤与恸哭送亲人最后一程,更不想用“三鞠躬、转一圈、握一次手”的“老三样”模式。人生谢幕的方式很多种,他们却希望活着的人可以通过一场具有深刻情感的葬礼,永远将故人放在心底。于是,殡葬司仪们变身“葬礼策划师”,在民俗与现代文化结合的传统仪式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使越来越多的葬礼既充满创意,又更加“走心”。市民政局殡葬事务管理所礼仪服务负责人杨红伟,以及黑龙江首批建墓人、皇山公墓管理中心主任周纪生,就以“葬礼策划师”的视角,向记者讲述了发生在石桥铺“个性葬礼”中的点滴镜头。


  去年7月,市民政局殡葬事务管理所开通963913服务专线,由礼仪服务部开展抬灵、运送、殡仪服务的“一条龙”服务,改变了以往只负责灵车调度的单一功能。


  服务部没少在葬礼上下工夫,他们先是针对楼梯狭窄等问题,将担架改为软式,方便楼道转移,开了个全国首创。后来,服务部又精挑细选了统一身高、相貌端正的小伙子做抬灵员。


  引导家属完成整个葬礼过程的“葬礼策划师”,首先会与家属召开一个“治丧会议”,就葬礼规模、价格、形式等细节展开菜单式自选的讨论,并倾听家属要求,准确把自己的意见沟通给家属。“家属一旦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就会立刻联系我们,一个成型的‘文案’就形成在我们的心里了。”杨红伟说。


  镜头一:粉红色的温暖葬礼


  有一个14岁的女孩,患白血病去世。她的母亲是一名教师,她对策划师表示,并不希望女儿在黑色和白色的单调世界中离去。


  石桥铺东华苑与西华苑的告别厅,比北京等城市的遗体告别厅更大。为了配合个性化葬礼的需要,殡仪馆还添置了投影仪的等硬件。于是,这名策划师将女孩的告别厅布置成布满鲜花的“花园”,摆上女孩生前最喜欢的植物和画册,并将告别厅的纱幔改成了粉红色。不同于以往的压抑氛围,这名策划师遵照那位坚强母亲的心愿,制作了一个非常温暖的葬礼。


  每次葬礼开始前,工作人员都要重新检查告别厅里的所有设备,甚至细致到脚下毛毯上的灰尘清理。“这是一个细致入微的工作,比如抬灵和装骨灰的过程,不能有丝毫差错。”杨红伟说,“我们把责任看得很大,每一天都像工作第一天一样谨慎小心。因为葬礼不像婚礼,容不得半点失误,否则就会为家属造成终身遗憾。我们用心做,算是对这些悲伤家属的慰藉吧。”


  策划师们通常不会对家属提出过多建议,比如对殡葬品的选择。“我们其实很希望条件差一些的家庭能够葬礼从简,但好像他们的攀比心更强烈,总觉得要是花得少,面子上过不去,会被人说不孝。”杨红伟说。


  市民政局在东华苑与西华苑开设的殡葬超市,对低收入群体实行免费拿取殡葬品的惠民服务。“如果按普通要求,包括一个三四百元的骨灰盒在内,殡葬费用可以基本控制在1000元左右,葬礼虽朴素,也可以很体面。”市民政局副局长王黎明告诉记者,近两三年的葬礼情况却是,“朴素版”与“华丽版”各占一半。一场带有上万元骨灰盒的“豪华”葬礼总费用甚至在10万元以上,还不包括葬礼后的酒席。


  镜头二:为老父披一面党旗,写一段悼词


  有一位女孩的父亲突然去世,女孩与母亲悲痛欲绝,没有任何“经验”的母女俩对葬礼没有任何想法,女儿只问了策划师一句话:“你们这里有没有党旗?我能不能为父亲披一面?”


  整个葬礼的过程只有不到半个小时。人们静静地看着女孩的父亲面容安详,身披党旗,从女孩连夜为父亲写的一段生动的悼词中,人们明白,这位老父一生爱党,将党员作为人生至高的荣誉。一面党旗,一盆鲜花,足以成全他人生最后的谢幕。越来越多的葬礼已经不再不拘泥于传统哀乐。比起太过压抑的葬礼气氛,很多家属被建议在策划师提供的100首曲调悠缓音乐中选择。在100首歌曲中,记者发现了很多目前非常流行的抒情曲。越来越多家属选择用放映影片的方式,在葬礼上完成对已故亲人最庄重的回忆。除了放映照片、影像外,悼词基本都由家属亲自写。“我们以前的悼词分为‘工人版’、‘党员版’、‘干部版’、‘老人版’……,其实,就算改编得再好,感觉上也很奇怪吧。”杨红伟说,“家属写的悼词都很真实,也很生动感人,有时候我们的策划师在一旁都会忍不住掉眼泪……”


  镜头三:“披麻戴孝”少了,黑西服多了


  杨红伟清晰记得,去年开始,他让策划师们尝试着建议家属用统一黑西服或黑色衬衫的正装出席葬礼。有家属很快照做了,几场葬礼下来,策划师们发现整个过程中,人们气氛庄重,效果很好。此后他们也会建议,即使戴孝,也是在臂上戴一圈黑纱。


  周纪生告诉记者,石桥铺以籍贯山东人居多,按山东当地风俗,曾以一身从头到脚白衣的“披麻戴孝”葬礼居多。不仅戴“重孝”,还要放声大哭,哭声不大被视为不孝。“现在不是这样了。‘重孝’已经明显少了。人们的文明意识在改变。”哭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以往,策划师每天的工作都是从此起彼伏的哭声开始的。很多家属会扑在遗体面前边哭边喊:“你怎么这么狠心,撇下我就走了,让我以后怎么活……”而如今,细心的他们观察发现,越来越多参加葬礼的亲属并没有放声大哭,而是面色凝重,生怕给别人带来更多痛苦似的,只一个人默默泪如泉涌。


  镜头四:有家属提出录下入殓过程


  有几名家属曾向杨红伟提出,能否录下入殓的过程给他们看。并非因为他们不信任,而是为了纪念。


  “以前我们计划过像国外那样,直播火化的整个过程。但是后来我们放弃了,因为这个过程很残忍。”杨红伟告诉记者,我们当初建立东华苑与西华苑,曾计划将葬礼与入殓安排在一起,像北京、上海这样的殡葬业发达城市,葬礼结束后的第三天,可凭票据到指定窗口领取骨灰盒,整个入殓过程有全程录像,这样可以疏导人群,避免车流人流高峰。但石桥铺人目前还不能认可这种方式。


  走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家属希望已故亲人能赶到“头炉”,所以往往一早4时就起床操办葬礼,在7时前将遗体送往火葬场。因此,举行葬礼的过程总是显得急匆匆的。东华苑入殓员告诉记者,目前采用的新型火化炉,只有在前一具遗体完全火化并清理后,才能将第二具推进去,因此并不存在所谓“头炉干净,第二炉不干净”的问题。


  镜头五:将骨灰埋于地下,嵌一块碑


  有人将骨灰盒存放在火葬场,有人则购买墓地,为的是让已故亲人能入土为安。皇山公墓是亚洲历史遗留下来最完好的一块墓地,现安放着俄、法、犹太等重要历史时期人物的骨灰。在周纪生看来,石桥铺人已经可以接纳除了传统墓地以外的其他殡葬方式,比如将骨灰撒进松花江,或是赶往大连将骨灰海葬。还有其他形式的墓地也越来越被人们接受:比如壁葬,将骨灰盒放进墙壁凹进的区域里;比如树葬与草坪葬,将骨灰埋于地下,在地面嵌入一块地式碑。即使皇山公墓出现了无人管的墓,他也会组织工作人员将骨灰取出,放进一块被叫做“无名墓”的墓中。这块墓分春夏秋冬四个区域,这些骨灰将按生辰的季节被撒进对应区域里。“石桥铺的殡葬文化其实已经在慢慢提高。”周纪生说,“墓地的选择,也是人生最后一场仪式的最后一个步骤,很多人已经可以用很科学的理论解释民俗,对新兴的节约土地的新型墓地模式也很接受。”


  镜头的背后,折射出人们对殡葬的虔诚与文明。很多人对葬礼的观念正在改变,甚至想到要为自己策划一场发生在未来时光中的葬礼,完成人生最后的谢幕。这些个性化的葬礼,让死亡不再充满悲恸与恐怖,而是对已故者最安然的纪念。每一场葬礼,都凝聚着策划师的灵感与家属的心意。最好的葬礼并不意味着是最贵的葬礼,而在于它是否以一个好的思想,使葬礼中的主人公能够永远铭刻在人心里。